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霍光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霍光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霍光与卫青什么关系?
霍光与卫青没有一丁点血缘关系。
卫青与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同母异父,霍去病与霍光同父异母,而且后来卫少儿嫁给了陈掌,霍光与卫青没有一丁点血缘关系,只是因为霍去病念及亲情将其带到长安照顾,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历史上真实的霍光是怎么样的人?
根据司马光的评价“霍光之辅汉室,可谓忠矣。”,可以被认为是忠臣。但是,他又专权,废立皇帝,是一个权臣,去世后被灭族。 霍光(?-前68年),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期间曾主持废立昌邑王。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过世后第二年霍家因谋反被族诛。 霍光本人身高七尺三寸(约折合1.7米),皮肤白皙,眉目疏朗,胡须很美,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他常被人和伊尹并提,称为伊霍,后世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代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
你怎么看待霍光?
霍光,西汉时期著名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
班固在《汉书》中评价其“霍光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可见其作为一个臣子为了汉室倾尽所能。
其一生经济过汉武帝、汉昭帝、昌邑王刘贺、汉宣帝四位皇帝。
汉帝武时期
霍光的政治生涯的开始与霍去病紧密相关。霍去病为霍光同父异母的哥哥。这正是因为霍去病的保举,霍光才在宫廷当上郎官,开始了辉煌的一生。然,当霍去病死后其仕途遇到了阻碍。
《汉书·霍光金日磾传》记载:“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
当与霍光有亲属关系的卫家大起大落后,其都没受到牵连。“巫蛊之祸”戾太子自杀,其也没有卷入祸乱之中。终于深受汉武帝喜欢与信任。在汉武帝临死前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佐幼帝刘弗陵。
其在汉武帝时期是一位小心翼翼的忠心的臣子。听命于皇帝,执行皇帝的命令,是一位合格的臣子。
汉宣帝时期
汉宣帝时期是霍光从一个合格的臣子、一个托孤大臣走向全面控制朝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时期。
在朝廷的斗争中,其先是反对同为托孤之臣的上官桀图谋将其六岁的孙女上官氏任皇后。上官桀又另寻出路,搭上了盖长公主,寻求盖长公主的支持,并许诺给盖长公主情妇封侯和任命为光禄大夫,这些同样遭受到霍光的反对。从此,霍光和上官桀开始了全面的对立。
上官桀、盖长公主联合对刘弗陵继位心存不满的燕王刘旦和认为自己功绩高于霍光但在朝中地位却低于其的托孤大臣桑弘羊,陷害霍光有不臣之心。但为当时年十四的汉昭帝所识破,汉昭帝选择支持霍光,而使计划未能得逞。紧接着他们有策划谋反,打算废昭帝,立燕王刘旦为皇帝。计划泄露,上官桀和桑弘羊被灭族,盖长公主和刘旦则自杀了。从此霍光全面的掌控了朝廷。
在汉昭帝时期,霍光采取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来使国家在经过汉武帝近似乎穷兵黩武的对外政策,使国家濒临灭亡后。有了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发展。史称“昭宣中兴”。李源澄的《秦汉史》中这样记载:昭帝之政治,即霍光之政治。
这一时期的霍光是一个有权势有原则的忠臣,忠于国家,忠于皇帝。
昌邑王刘贺时期
汉昭帝过早的死去,没有留下继位者。做为朝中最有权势的大臣霍光开始选择了看似荒诞无稽的刘贺做为继任者。但是这位继任者也是很有自己的想法的。在刚继位后就想着把朝中之人换成自己的人。这让霍光心里一惊,本想找个听话的皇帝,我当个有权势的大臣把持朝政,你这么一闹,我可如何是好。于是废除了刘贺。《汉书·武三子传》:“贺不用其言,卒至于废。”看出其废黜刘贺主要是因为其不听话。才找了个淫乱无道的理由将其废黜。
这个时期的霍光开始想要控制朝廷,找个听话的皇帝,自己当“摄政王”的意思了。
汉宣帝时期的霍光
在废黜刘贺后,霍光选择了武帝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为帝。因为其出身民间,没有什么政治后台,不会对霍光的指正产生什么威胁。汉宣帝对于自己为什么能继帝位也是十分清楚的。所以没放他们政见不同时,都会忍让。甚至当霍光妻子毒死汉宣帝原配就为了让自己的女儿成为皇后。后来事发波及其妻,霍光顾及夫妻之情将事情掩盖下去。其女最终当上皇后。此时的霍光权利达到了顶风,可以说废黜皇帝与否只在自己的一念之间。致使汉宣帝有了与之同车时“若有芒刺在背”的感受。
在霍光死后,汉宣帝与太后一同到场治丧,将之与萧何相比,享受皇帝级别的葬仪。由于其生前权势过大,使霍家之人都位于重要官职,这使羽翼丰满的汉宣帝十分在意,最后霍家满门抄斩。
在汉宣帝时期,霍光的人生最后时段,坚守了自己作为人臣的原则。虽然摒弃了开始的小心谨慎,变得大肆揽权,并抓住权利不肯放手,在君王可以亲政的情况下。与王莽相比有过之,与周公相比则有不足。
王十朋诗:“武帝英雄类始皇,甘心黩武国几亡。晚年赖有知人术,解把婴儿付霍光。”可见霍光在汉武帝以后的汉朝再次兴盛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其一生既不能说是忠臣,也不能说是奸臣,而应该说是一位有原则的,忠于皇室的权臣。毕竟在其有资本篡位时,依然坚定的效忠于汉室。
谢邀!殊不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想当年周武王姬发临终前,将自己年幼的儿子姬诵(后来的周成王)托付给自己的弟弟周公旦。周成王初期,内外大小事皆由周公处理,待到姬诵成年后,便主动归政权于姬诵,可见周公对周王朝的忠心耿耿。
而霍光正是历史上的第二位“周公”,霍光深受汉武帝喜爱,官至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到了汉武帝晚年,打算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刘弗陵(后来的汉昭帝),经过思索,汉武帝命人画了一幅画,画上正是周公旦携周成王上朝的情景,他将这幅画送予霍光,希望他能效仿周公辅佐成王一样,并拜霍光为大司马将军,与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车骑将军金日磾共同辅佐。
在政治上,霍光不辱使命,倾心辅佐汉昭帝,毫无二心。值得一提的是,汉昭帝刘弗陵即位时,年仅8岁,朝中一切事物皆由霍光处理,专权横断,这使以上官桀和桑弘羊为首的朝廷大臣非常不满,而此时汉昭帝的哥哥燕王刘旦觊觎皇位,于是这几股势力悄然结合在一起,蓄谋久矣。不久后,,他们先是对霍光下手,诬告霍光密谋造反,然后燕王刘旦借机引兵入京,夺取权位。但一开始他们就失败了,他们向昭帝诬告霍光,年幼的昭帝立刻就识破了诡计,不予理睬。刘旦、上官桀等人不甘心,打算发动政变,让当时的长公主邀请霍光参加宴会,实则是要除掉霍光,然后进京发动政变,没想到的是汉昭帝和霍光早已预料到,先发制人,把他们扼杀在摇篮里,并掌握了他们造反的证据,随后将反动势力一网打尽,霍光也由此成为挽救汉室的英雄。在后来昭帝去世后,本来是立汉武帝的孙子刘贺继承皇位,但刘贺品行恶劣、荒淫无道,霍光与众臣商议另立新主,于是把没做几天的皇帝废掉了,立汉武帝曾孙刘病已(汉宣帝)为皇帝,足见其深明大义,为汉室呕心沥血。
在民生上,由于早年汉武帝时期,对北方匈奴战事不断,导致地方徭役繁重,国库空虚,全国人口锐减等严重问题。在霍光的建议下,汉武帝在晚年时期开始实施一系列方针政策来恢复国力民生,汉武帝死后,这个重任逐渐落到霍光一人身上。后来汉昭帝成年后,皇权重归,在霍光的辅佐下,汉武帝采取对匈奴势力主和,与民休息,广施仁政,轻徭服役,还废除了剥削百姓已久的盐铁官营垄断及平准均输等惠民政策,国库逐渐丰盈,百姓逐渐安乐,国力日益强盛。《霍光传》中就指出“百姓充实,四夷宾服”的盛况。霍光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尽管霍光一生为汉王朝毕恭毕敬,劳苦功高,但由于他专权独断的行为,得罪了不少人。霍光掌权之后,许多朝廷大臣便向霍光讨好,出现了为亲戚朋友谋官求位的现象,霍光置之不理,这也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但霍光对自己的家人亲戚却不同,将他的儿子霍禹和亲戚霍云封为中郎将,霍云的弟弟霍山封为奉车都尉等等,这些行为不免让人唏嘘,堂堂大司马、大将军乱用职权,只为亲戚谋官位,任谁都痛恨。而且霍家势力几乎掌控朝廷军事命脉,霍家人在朝中更是仗势欺人,谁都不放在眼里。后来,汉宣帝即位后,逐渐削弱霍家的兵权,慢慢将其瓦解,霍家后人企图篡夺皇权,最终被汉宣帝一网打尽,满族处死。
综上所述,霍光个人的功劳始终比过错大,赢得身前身后名,但其纵使家族掌权,实属不应该啊!
霍光是一个在权利中迷失方向的典型代表。大家对他的评价也是有好有坏,霍光这个人后期野心是非常大的。要是有机会,他甚至想取皇帝而代之。霍光,个人觉得霍光走的路子和司马家有点像,自己培养势力为了后代。冠军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的兄弟,依靠卫青和霍去病的名声,顺利的成为汉昭帝的托孤四大重臣之一,有意思的是这四位托孤重臣是亲戚,霍光又作为首辅,他们也基本都听霍光的,这点不知道疑心病重的汉武帝怎么选的,当然,也可能是霍光隐藏的比较好,当时作为一个八岁大的小皇帝,这使得霍光基本大权独揽,真的是风光无限,后来通过逼汉宣帝立后等无耻手段巩固自己的权利,其实我个人而言霍光其实是在为自己将来谋反通过血脉慢慢侵吞汉朝,只可惜霍光这人太爱名声了,自古权臣后代下场也都不好,只是霍光没有去看懂这些,他亲戚卫家的教训更是没有及时吸取,汉宣帝也不是傻子,执政过程中,人家慢慢的也在培养自己的势力,在霍光死后汉宣帝找了个违规使用葬礼的罪名就开始向霍家亮起了屠刀,最终灭了霍家一族啊,可以说汉朝的皇帝感觉都比较痛恨外戚专权,可能也是受到吕后篡权的影响吧,霍家灭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毕竟他家老祖宗苦心经营的霍家已经开始向皇权发起挑战了,不灭都不行了。
霍光通常被列为文臣,但汉朝的文臣摇身一变成为武将的比比皆是,但不知道他是否如其兄霍去病般智勇无匹举世无双,因为汉武帝虽然一直把他当作霍去病的替代品带在身边作为侍卫,却从不让他上战场,估计是汉武帝爱乌及屋,生怕他上战场又夭折了。
战场上未立寸功,朝局上却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霍光可以说是西汉朝中期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没有他就没有汉武帝之后政权的顺利交接,朝局不会保持相对平稳,大汉朝会不会有400年江山也未可知。
虽然后期权倾天下一手遮天,但他也从未想过自立为帝,虽然他想称帝简直易如反掌,但他一直以汉臣自居(这应该有其兄冠军侯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的影响),一直致力于维护汉室,总体上对外保持强势,对内维持稳定,总的来说功大于过功不可没。
谢谢悟空邀请!霍光作为西汉名臣,史籍中关于他的记载比较详实,对其功过是非的的评价褒贬不一。对于霍光,个人的看法主要有三点。
霍光剧照
(一)功勋卓著的治世能臣。汉宣帝在清理完霍家势力后并没有抹杀霍光的功绩,《汉书》等史籍中也给予了应有的肯定。总的看,霍光执掌朝政二十余年,在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都很有建树。内政方面,针对汉武帝晚期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改革,与民休息、不兴兵戈;轻徭薄赋、鼓励农耕;取消盐铁官营制、均输平准制,使工商业得到恢复发展,这些举措是西汉王朝续命之举,使西汉走上了中兴之路。在外交、军事方面,着力维护国家利益,抓住时机联合西域诸国打击匈奴,打出北部边疆百年安宁。可以说,霍光对开创昭宣中兴功不可没、对稳定延续西汉统治功不可没。
汉昭帝刘弗陵剧照
(二)颇有争议的大汉忠臣。同样拥有废立皇帝的权威,霍光与其后篡夺西汉政权的王莽、篡夺东汉政权的曹丕、篡夺曹魏政权的司马昭等权臣不同,他在大权在握之后并没有夺取刘家皇位。他最大的诟病在于立废刘贺,但仔细琢磨这个事情,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废掉刘贺的必然性。面对刘贺咄咄逼人的夺权之举,霍光如果不利用手中的权力废掉刘贺,怎么能够保护自己的生命和既得利益。诚然,如果霍光宁可去死也要忠于刘贺,可能会得到一个好名声,但这种要求真的合适吗?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忽视个体利益甚至生存权利的道德要求最终只能出丑。二是废掉刘贺的正确性。刘贺刚登皇位,根基未稳,就逼得霍光铤而走险,刘贺真的有当皇帝的本事吗,如果真把大汉江山交给刘贺会不会是一场灾难。从这个角度来看,霍光废刘贺之举,既是自保的行为,也是对汉朝负责的举措。
汉宣帝刘病已剧照
(三)治家无方的一代权臣。从史籍记载看,霍光是治国能臣,但在治家方面却令人大跌眼镜。他的夫人霍显为了让女儿当皇后,居然敢背着他指使医官下毒杀掉皇后。如果不是汉宣帝有所察觉,下令彻查皇后之死,霍显都未必会将这事告诉霍光,由此可以看出霍光治家有多么失败。作为位极群臣的重臣,霍光治家不力、治家不严,发生这么严重的问题,霍光知道后并没有向皇帝坦白,也没有追究此事,明显包庇犯罪,这不能不说是他最大的污点。
海昏侯刘贺剧照
霍光出生哪一年?
历史上没有记载霍光出生的年份
霍光(?-前68年4月21日),字子孟,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西汉时期权臣、政治家,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上官皇后的外祖父。
霍光人物性格特点
霍光其人,仪表端庄、性格沉静、举止从容,考虑和处理问题非常周密。他为了防止发生异变,昼夜守候于殿中。有一天夜里,突然有人呼喊"殿中有怪",闹得群臣惊恐不安。霍光考虑到保护玉玺之重要,便把尚符宝郎召来,让他交出御玺。可是那位掌玺之官坚决拒绝交出。霍光欲夺之,那位郎官按着佩剑说:"吾头可得,玺不可得。"霍光见他如此坚定,且不畏死,才放下心来。第二天,以昭帝名义下诏,给那位郎官提禄两级,一时传为天下美谈。
大汉朝的三朝元老霍光简介?
霍光(?-前68年),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的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霍光身高七尺三寸,皮肤白皙,眉目疏朗,胡须很美,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期间曾主持废立昌邑王刘贺。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谥号“宣成” 。两年后,霍家因谋反被族诛。
霍光常被人与伊尹相提并论,称为“伊霍”。后世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代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
霍光,字子孟,约生于汉武帝元光年间,卒于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是汉昭帝的辅政大臣,执掌汉室最高权力近20年,为汉室的安定和中兴建立了功勋,成为西汉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政治人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霍光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霍光简介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