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五姓财神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五姓财神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还记得小时候家乡过年的习俗吗?
小的时候,我们的家庭都不是太富裕,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穿上新衣服,吃上大米白面,猪肉,羊肉和鸡蛋。所以,快到年底的时候,我们都会掐着指头盼过年。
别看那个时候穷,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是很红火的。人们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忙活过年的事了。为此,人们还编了一段顺口溜,把过年的事编排得很井然。
二十三,糖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蒸馒头,
二十七,送闺女,
二十八,贴嘎嘎,
二十九,挂灯篓,
三十,捏扁食,
大年初一,放鞭炮,穿新衣,夹着尾巴乱做揖。
我们这里有个风俗,大年初一的时候,谁家起的早就会先把财神请到自己的家里。让自己的家一年过的顺利。所以我们在那一天,都会很早的起床,有时候四五点就起来了。
起来以后,是不能大声说话的。一是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二是怕惊动了地上的祖宗。所以我们要小声的说话,很轻的走步。
等到父母把香点燃,把鞭炮放完以后,我们才能活跃起来,又蹦又跳的玩。
在这个时候,父母先让我们给祖宗磕头,然后再给父母磕头。给完压岁钱,就领着我们出去拜年了。
在街上碰见人,都是要打躬作揖,互道过年好的。然后进到各家各户,给辈分大的老人拜年。
每到一家,上岁数的早已经把烟卷,瓜子糖,鞭炮和热气腾腾的饺子准备好,要么给点瓜子糖,要么给点鞭炮,如果饿的话,就尝一尝他们的饺子。等到把年拜完,他们就会把我们客客气气的送出门外,然后再去另一家去转。
从早晨五点开始,拜完这一圈,要到上午十来点。
拜完年以后,我们就回家吃饭。然后就去找我们的小朋友去玩了。
回答这个问题会勾起很多人的回忆,我是一个70后,如今已过不惑之年,记得小的时候,总问问爸爸什么时候过年,总感觉每天过的日子那么慢,离过年还有那么远,我们渐渐的长大,而时间也感觉过的越来特快!
小的时候过年没有现在的物质条件好,粮油是供应的,商店里的罐头对我们来讲都是奢侈品,但是那时候感觉年味特别足,小朋友一起放炮竹,打雪仗,挤一挤去谁家看黑白电视,走亲戚,串门子,唠家常,现在呢,我们用微信问候一下,而且还是群发,打个电话的都是朋友够近的或者你是领导职位的,不管大人还是孩子,手里捧着电话,都在各自的无声的世界里交流,人们之间越来越缺少交流,我喜欢现在的世界却更喜欢以前的你!
记得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过年了,那时候虽然家庭条件不好,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母亲自己给我们做的衣服,那也觉得很快乐。每到过年,我们是农村,妈妈和姐姐都会在年阴历24号还有把房子打扫的干干净净,给我们做件新衣服,阴历26号家里会蒸上一大箩筐各种各样的花馍馍,还做些肉丸子,那时候是吃不上糖和瓜子的,到大年三十上午还要去坟上请已逝去的老人回来过年,这是必须的,一直流传到现在。三十晚上一家人坐一起吃团圆饭,主食就是饺子,吃饭前还要先放鞭炮,然后就是在初一早上要给同族的老人磕头拜年,初二开始挨个走亲戚吃饭,亲戚多的可以走到十五才走完,这年就算过完了,那时候虽然穷,过年没什么好吃好玩的,但那时候人很单纯,很知足,很开心,所以我很怀念小时候过年的气氛。
小时候最盼望的事情是过年了!
我的家乡是个小山村,虽然那时生活很贫困,但过年仍然能让我们无比欢乐!
每年进了腊月门,我家就开始筹备过年了。先淘米蒸豆包,再杀年猪,办置年货,扫房糊墙,蒸馒头,做新衣服等等,记得每年母亲都 是一直忙到年跟前。
过年这天到了,我们早早的起来,穿上母亲做的新棉袄,然后看着父亲贴春联,屋里屋外的跑着跳着……
吃饭了,母亲端出雪白的大米饭,香喷喷的一盆小鸡炖粉条!这是只有过年才能吃上的好饭!我们都欢呼起来!大米饭香极了,鸡肉和粉条更好吃!都不知吃那样好了!心里感叹世上竟然有这么好吃的东西!
这一天我们最高兴了,晚饭母亲做了更丰满的一桌菜!有鱼有肉,有青菜,让我们大饱口福!吃饭前要先放一挂鞭,噼噼啪啪的清脆爆竹声响彻云霄,把麻雀都惊飞了!
到了晚上十点多,母亲和我们包完了饺子,父亲就领我们接财神了,也叫发纸。只见父亲先在院子中间用豆秸点一大堆火,然后放一挂大鞭,之后拿出一沓烧纸点着,往屋里走,口里说着接老祖宗回家过年了!一边走一边撒下烧着的纸,一直到厨房,屋地,都放一张纸,一直到上供的排位上,这才把祖宗接回来。
这边,母亲的饺子也煮好了,我们就开始吃年夜饭!每年都要包几个带钢镚的饺子,说年夜里谁吃到谁有福!有时为了能吃到钢镚,吃饱了还要多吃几个,把肚子撑得鼓鼓的!
吃完饺子,母亲又端出一盆缓好的油黑发亮的冻秋子梨!这也是一年中仅有的待遇,随便吃!我们可乐坏了!过年真好,一天都有好东西吃!那年景冬天冻梨是唯一的水果了!我们又是一顿猛吃!有一回小妹吃多了,冷得直打牙蹦骨!又可怜又好笑!
吃完了冻梨,我们也困了,可父母说除夕夜不要睡觉,要守岁!我们强撑着玩了一会,还是东倒西歪的睡着了!
初一早上也吃饺子,之后父亲带我们去给伯父伯母拜年,初二队里又来了大秧歌,吹着唢呐,敲锣打鼓的,全村人都去看,热闹非凡!
就这样把春节过去了,那时常常想,要是天天过年有多好,尽吃好东西!母亲说那就没有这么多好东西吃了!
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我们的生活早已是今非昔比!真的是天天都在过年了!可是小时候过年时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因为在那艰苦的岁月,我家里一帮孩子,父母平时省吃俭用,总能让我们过一个欢乐的年,吃上许多旁人家吃不着的好东西!这中间蕴含了父母多少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终生不能忘怀!永远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这就是我家乡过年的习俗,我是东北吉林人。
我的家乡在四川眉山市彭山区,属于农业大县,过年仍保存着古老的风俗!(1)做腊肉香肠,传统的柏树枝,锯木面,花生壳等几年燃料混在一起熏腊肉!(2)除夕放鞭炮(3)走亲戚(4)初一去拜菩萨!(5)发红包!大人给小孩发,年青人给老年人发!(6)初一吃汤圆!你们那有些什么习俗,分享来看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五姓财神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五姓财神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